懒惰是种放空的艺术。这里指的「懒惰」,不是指用无意义的分心事物塞满每个时刻;指的是在我们决定什么也不要做的时候,适当地发呆一阵。很多时候,你应该多懒散一些,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。

懒惰会带来生产力,而且这还有科学根据?

在这个时时刻刻皆充满分心事物的世界,思绪真的没有太多好好休息的机会;我们把空閒时花费在各种新的分心事物之上,先是检查电子邮件,然后是看新闻、逛Facebook等等,而这些活动通常只会让我们更累。

无论何时,我们都只有「专注」和「不专注」两种状态;专注获得了所有的关注,因为它能完成工作、带来有意义的对话、让我们的人生前行。但研究显示,不专注也同样强大,只是方式不同。专注让我们更有生产力,不专注让我们更有创意。

回想一下你的上一个创意洞见──它很有可能不是在你专注做某件事的时候现身。事实上,你可能一点儿也不专注;你可能是在冲一个特别长的澡、走路、造访博物馆、读书,或是在沙滩上放松。又或许,你只是在喝早上的第一杯咖啡,接着,那个超棒的点子就有如闪电一般地现身。

大脑选择在如此时刻联想出这些点子,确实有理由。专注力放松之时,例如在发呆或发懒的时候,我们的思绪会漫游到充满惊奇的地方。

研究也确认了此事;我们思绪漫游的目的地,包括未来(48%的时间)、现在(28%)和过去(12%),馀下的时间,思绪通常十分模糊或一片空白。实际百分比并不重要,重点在于,这种看似发呆放空的行为,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没有生产力,而是让我们可以做这三件关键之事:

注意力处于休息状态之时,我们就是在休息。当我们选择让思绪漫游,我们不必管控注意力;这种状态有助回复活力,让我们之后可以更加专注。

要扩展这方面的利益,在注意力休息之时,做些开心、不花心思又习惯性的事情,会相当有帮助,例如投入创意性的兴趣、跑步时不听音乐,或是走去拿咖啡时不要看手机等。做些习惯性的事情,也有助带来更多创意洞见。

看更多:耍废不算休息?你其实都休息错了

研究显示,注意力分散之时,我们思考未来的频率,是专注时的14倍,思考长期目标的频率则是7倍。当然,有所行动、朝这些目标迈进是另一回事,但策略性懒惰,让我们可以设定并回想我们的目标。

漫游的思绪会联结全数3个思绪的目的地: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

与专注之时相较,这让我们得以体验到更多创意;例如,你可能会想起几周前读到的点子,并将它与目前工作上需要的解决方案连结在一起。那些最不符直觉、最有洞见的想法,都是在我们不专注时现身。

最棒的生产力策略,可以让我们完成更多事、更有效率。懒散其实也属于这一种;放空的时候,感觉起来没做什么事,但对你的脑袋而言,情况刚好相反。

很有可能,你应该多懒散一些。无论是让大脑休息、挖掘洞见或计画未来,有时,想实现某件事的最好方法,就是什么事都不要做。

资料来源:Time、Independent



为何「懒」其实对你有好处?-苍鲸创行

免责声明: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来源网络,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著名,但因数量庞大,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著名,请见谅。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,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,由“苍鲸创行”整理编辑,转载请注明,本文意在传播青创文化,若侵权请告知删除。